儿童的成长需要适宜的生活空间,幼儿园的环境就是儿童生长和生活的空间。幼儿园环境创设也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部分,幼儿园环境创设就是帮助幼儿园教育为儿童创造满足其生长愿望的有利条件,提供可生长的条件,儿童在这一条件下,主动地、内发的成长,这种成长更多的是精神方面的进步。
环境和儿童的关系
如果说儿童是幼苗的话,那么环境就是儿童这株幼苗赖以生存的土壤。环境能够为儿童提供成长所需的“养分”。幼儿园生活应该让儿童“感受到美好,具有愉悦感”。儿童在人生初期心灵较敏感和脆弱,教育要为儿童提供精神保育,为儿童营造能够进行自由活动的空间,并通过这种最大程度的自由活动促进儿童由内而外的自然成长。儿童的成长来自于自身经验的积累,而经验的积累依赖于儿童的大脑、双手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教育即生长,而“生长”是内发的,是由内而外的一种发展。教育并不是像货车装载货物一样往脑袋里灌输知识,而是个体积极地建构自身经验的过程,个体知识的自我建构需要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夸美纽斯指出:“在自然的一切作为里面,发展都是内发的。”就像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一样,儿童内发的、主动地生长也离不开环境。儿童是在他自己不断丰富的经验中逐渐成长起来的,环境能够促进儿童经验的改造。
儿童的经验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重组生成新的经验。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过程就是儿童动手、动脑积累经验的过程,儿童的成长就是“自身与他的环境相互的功能性的反应和相互影响。”这些方面有利于儿童的心理成长,也有利于身体和大脑的发育,幼儿园环境创设就是为儿童主动地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环境创设的过程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儿童与真实的环境的不断磨合,不仅有利于掌握生活技能,而且在新环境的刺激之下,新旧经验相互碰撞融合,有利于儿童认知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幼儿园环境创设要以促进儿童的成长为目的。
结语
总的来说,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目的一方面是要满足儿童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另一方面是提供有利条件促进儿童的成长,为儿童的生活、儿童的成长营造适宜空间。这两点都是围绕儿童而进行的,以儿童自身为其目的,而不是其他成人赋予的外在于儿童的目的。
外在于儿童的目的正是成人站在自身的角度,以上帝的视角为儿童安排一切,容易忽视儿童认知的独特性,无视儿童在幼儿园的主体地位而进行的环境创设,即成人文化视角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以此为视角的环境创设是机械的、僵化的,看起来是为了儿童所做的一切,但是细究起来,仍是以儿童本身之外为目的,违背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真正目的,致使幼儿园环境创设走入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