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据教育部消息,教育部办公厅等六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关于做好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
通知明确,各地要严格落实“质量型扩招”要求,建立健全省级统筹的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大力推进“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加强对各类生源职业技能测试的考核。
通知提到,在鼓励退役*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等群体和基层在岗群体报考的基础上,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报考。严格执行“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原则,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校企“双元”育人,推进现代学徒制培养、订单培养、定向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施多元评价,严把教学质量关。
此外,要求各地落实稳岗扩岗支持*策,多渠道做好高职扩招毕业生就业工作,优先支持就业困难毕业生求职就业,支持毕业生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帮助毕业生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本领。
早在19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分步取消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推行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会议指出,将技能人员水平评价由*府认定改为实行社会化等级认定,接受市场和社会认可与检验。这是推动*府职能转变、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机制的一场革命,有利于破除对技能人才成长和弘扬工匠精神的制约,促进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20年7月,人社部印发有关通知,对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退出目录的有关后续工作作出安排。育婴员、保育员、健康管理师、保健调理师等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先后退出职业资格目录,技能人员水平评价由认定改为实行社会化等级认定,不再由*府或其授权单位认定发证,改由用人单位和相关社会组织按照职业标准或评价规范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由此可见,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仍具备同等效力和待遇,在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等方面具有同一效能。健康管理师作为近些年爆火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从事个体和群体身体健康的检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咨询、指导和危险因素干预等工作的专业人员。跨越医学、营养学、心理学、中医学、运动学、康复学及慢性病管理等多学科,是健康产业最紧缺的复合型人才之一。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大健康”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对自身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健康肯定是最重要的,无论是身体健康还是亚健康,或者说处在生病当中,都需要进行健康管理的,健康管理师也逐渐被大家认识。不知道健康管理师最后会不会是众多高职毕业生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首选,也预祝各位高职毕业生可以提高就业本领考取自己心仪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策都在支持1+X证书制度,你是否也有打算考一个属于自己的证书呢?